最新发布:
栏目导航

现代快报:他是甲状腺患者的“守护神”

除了日常门诊和义诊筛查,还出书造福更多人

 

邬宏恂在做报告
  
 
邬宏恂在给患者做检查

  
    5月23日-31日是第六届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附属江原医院的超声科主任邬宏恂也越发地忙碌。除了日常门诊和义诊筛查,还会有同行医生带着他新出版的《甲状腺疾病超声诊断图谱》,向他请教关于甲状腺的少见病和疑难病例。 
魏利 陆媛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1.把收集的病例集结成书

    邬宏恂,38岁,副主任医师,从医17年,曾主持江苏省卫生厅科研项目等课题两项,两次获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并在美国及欧洲超声年会发表论文两篇,参编专著两部。

    超声科日常门诊加体检,有时一天要检查500人次,可贵的是,邬宏恂在工作之余还是个“有心人”。2010年起,他就和同事们边工作边整理收集甲状腺及颈部常见疾病的300多个病例1000多幅超声和病理图像。历时3年多,邬宏恂、包建东主编的《甲状腺疾病超声诊断图谱》终于在今年4月成书。

    “作为专科特色医院,我们已积累了近20万个病例。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原有的专业书已不适用于现有临床诊断,觉得应该把我们这么多年的积累与同行共享,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让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治疗更准确,造福更多患者,这也是写书的初衷。”邬宏恂说,《甲状腺疾病超声诊断图谱》详细描述了甲状腺及颈部常见疾病的检查方法,同时从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等方面介绍各种甲状腺相关疾病,重点介绍了各种疾病的典型超声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此外,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对一些甲状腺少见病、疑难病,以及与甲状腺疾病诊断相关的新技术等进行客观阐述。

    2.国际超声年会上的江苏面孔

    2013年10月,德国城市斯图加特迎来第25届欧洲超声年会的各国专家,其中一位因脚趾骨折拄拐而来的中国年轻人显得与众不同,他就是邬宏恂,也是本次年会江苏省唯一参会的医生。

    在大会上,他受邀向欧洲各国的内分泌科、外科和放射科专家口头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超声实时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局灶性桥本甲状腺炎。在座的外国专家个个临床经验丰富、工作资历深厚,但邬宏恂信心十足地侃侃而谈,让国外同行也对这位中国医生刮目相看,现场就与他切磋交流起来。

    就医院规模而言,邬宏恂所在的江原医院也许在省内排不上号,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基层医院的工作岗位上,他工作17年来一直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做出一番出彩的成绩:作为我国大陆地区唯一参会的医生,他曾受邀参加2012年美国超声年会并做壁报交流;他不断刷新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检查的精准纪录,对3-5毫米肿块穿刺检查的成功率大大高于同业水平,甚至可对最小1.6毫米的肿块实施准确穿刺;他率先在影像学领域积累了以超声实时弹性成像辅助超声引导甲状腺细针穿刺,进而提高检查成功率的实践经验,这一成果于2013年发表在内分泌专业杂志《Endocrine》上,杂志主编和审稿专家都给出积极评价,认为他的工作非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火眼金睛”辨出微小异常

    熟悉邬宏恂的同事都知道,他的成绩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别人结束工作去娱乐休闲时,他常常是对着电脑看文献、写文章,一忙就是三四个小时,业余生活很单调。他说:“我热爱这份工作,每次当我学到的知识在实际中可以应用,能够帮助更多的患者,我就越学越有劲。”正是这份劲头,邬宏恂也越来越见多识广,练就了一双绝不放过甲状腺肿瘤的“火眼金睛”。

    2010年,一个16岁的苏州姑娘被诊断为颈部结核,也确实没有甲状腺肿瘤的常见表现,邬宏恂没有掉以轻心,而是在B超影像上细细观察,终于发现了一些极其微小的异常,后来给出的判断也让人意外: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我曾经在国外文献上看到过类似的病例,它的恶性程度很高,通常在15-23岁的年轻女性身上高发。”与外科医生几番沟通后,邬宏恂说服小姑娘接受了甲状腺肿瘤手术,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了他的超声判断,也避免了一场因误诊而错失康复良机的生命悲剧。术后4年来,小姑娘一直很健康。(来源:现代快报 201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