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网讯(通讯员缘 依)江苏省原医所在创新平台建设中,注重发挥在凝聚研发优势、促进成果转化、打造人才团队三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
一是凝聚特色优势,提高科学研究的创新水平。研究所获批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一级学科核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和南京医科大学特种医学(核医学)博士点,承担了省科技厅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项目“江苏省分子核医学特色业务研究”,科学规划学科发展,进一步凝聚江苏省医药创新优势。今年以来,新增国家自然基金、卫生部项目等1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3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论文质量创新高,其中一篇论文影响因子达到10.0以上,获得包括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已公示)在内的科技成果奖7项。同时,研究所作为省仪器平台成员单位,注重改进运行条件,规范运行管理制度,切实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助力科技企业创新,被评为省仪器平台“运行服务先进集体”和省一星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二是坚持需求导向,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研究所坚持以应用为导向,调研挖掘应用需求,有的放矢开展科学研究,实现创新成果转化率高、应用效果良好。其中,有10种单光子(SPECT)放射性药物已实现产业转化,国内市场占有率达 70%以上;以18F–FDG 药盒为代表的正电子(PET)药物已供应全国30多家PET中心,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正电子诊断药物;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建立的新型超微量分析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已临床应用于胃癌、肠癌等消化道肿瘤及肝癌、肺癌、胰腺癌等肿瘤疾病的筛查和疗效评估,在食品安全领域应用于生物毒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检测,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三等奖。
三是实施人才战略,打造善于创新的人才队伍。研究所根据重点学科、重大项目和重点技术的需要,利用技术、平台等优势,坚持“内育外引”的人才工作方针,进行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一是完善科技人才的评价和管理机制, 建立起以岗位责任、贡献大小为主要依据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其中青年科研人员的学术影响力持续增强,一博士喜获“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称号,一名新进青年研究生连续发表影响因子大于5的SCI论文两篇。二是结合科研计划需要和科研方向长远发展,引进高层次人才并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目前已有2位博士后进站,科研进展顺利。同时采取柔性引进机制,以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开放课题等方式加强交流合作,灵活引进国内外智力为己所用,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实力。(201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