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栏目导航

无锡日报:直挂云帆济沧海

——来自卫生部核医学重点实验室省原医所的报告

  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坐落于梅园横山脚下,锡城人对之可能了解不多,可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研究所,却为无锡市、江苏省争得了莫大的荣誉。无锡少有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就是在这儿诞生的,而在过去的2009年最后一天,她又为无锡卫生界捧回了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跻身于全国医学科技顶尖行列。

  作为国家卫生部核医学重点实验室,省原医所近年来可谓科技硕果累累: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项,“863”计划项目2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4项;国家新药证书2张,生产批件5张……

  “小探针”无愧医学大奖荣誉

  此次获中华医学科技大奖的是名为《分子核医学技术在神经精神疾病和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创新研究》,说白了,就是用制备好的特异性分子探针来检测神经精神疾病和抗肿瘤药物在人体代谢过程中的情况,从而为研制治疗此类疾病药物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全国几百万患此类疾病者带来了福音。

   这个所谓的“探针”,只是一个小分子化合物,里面有核元素,将其打入体内,利用核元素的高灵敏性,并通过显像仪器实时显像,从而达到探测病情的目的。比如,如果将此物用于筛查老年人有无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等,可以根据脑部多巴胺量的变化,来探知老人有无此种类病前兆,有了病了,病至何种程度等等,为医学上研究此类疾病提供了新思路、新手段。这个用于检测的“探针”是原医所在全国的独创。

   此探针还为部分抗肿瘤药的研发提供了新型、节约、有效的手段。据悉,对某种抗肿瘤药的研究中,此探针在超微量生物样品分析平台等的辅助下,还实时监测到药物在人体内整个代谢过程,如,药物在人体何器官停留时间,药物在各内脏器官的分布情况,在肿瘤部位有多少药物到达等等。这项科研成果,吸引了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多家单位前来合作。

  两毫升血帮你查清胃病

  俗话有“十人九胃”之说,可见胃病在人类疾病中的地位,国家公布的报告表明,胃癌位于我国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首。从医学角度上讲,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癌发病危险比普通胃病患者要增高几十倍,从普通胃病到慢性萎缩性胃炎乃至胃癌,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但以往由于一直没好的检查方法进行胃病筛查,且又不能接受胃镜检查的痛苦,人们往往选择忽略胃部的不适,导致病情的延误。而原医所的科技人员帮你解决了此难题,只需要抽2毫升血不可以筛查胃部疾病。

   验血是为了检测血液中血清胃蛋白酶原值的变化,这些数值的变化可以及早发现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胃癌等胃部疾病。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以时间分辨荧光技术为平台的高灵敏胃蛋白酶原检测技术,比进口试剂的检测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据介绍,按此技术,可以检测到胃蛋白酶10个负11次方量的变化,从而为胃病的及早发现、治疗提供了现实依据。据悉,作为技术的发源地,无锡作为首选城市,各大医院已开始推广应用。

  “福尔马林”将成为过去时

  说起“福尔马林(甲醛)”,大家都知道,有毒,致癌物,是保存动物标本的液体,也知道装修房子后要开窗几个月才搬入居住,避免有毒物质侵入体内患大病。然而,在大量使用甲醛的产品或行业中,这种状况正在改变,因为,几乎无毒的组织标本固定液等正在逐渐替代它,而研制出这种产品的就是省原医所的科研人员。

  对组织标本固定液最欢迎的是医学院、医院病理科。据专门的测定,部分病理科的甲醛浓度是国家规定安全浓度的300倍,工作人员长期接触福尔马林,必将对身体造成致命伤害。而全国每年对福尔马林的需求却达到2万吨。某大学病理实验室,近年来竟先后有4人患肝癌死亡。尽管人们对福尔马林恨之,但却不得不用它。

  针对福尔马林的高毒性、致癌性,省原医所研究人员进行了多年研究,最终采用低毒性物质使蛋白质发生不可逆变性的作用机理,成功研制出环保型标本固定液,彻底解决了100多年来福尔马林对人体健康带来的伤害。据中国药科大学测定,此液产生的毒性比我们日常食用的盐还小。

  在原医所获得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上,还有许多项惠民、利民的项目,如液基细胞保存液,是一种专门筛查妇女宫颈癌的。宫颈癌的发病一般要10年,如果通过此试剂检测,在发病的前7年检测出,就可以百分百治愈。

  一个省级研究所为何能取得如此“沉甸甸”的成绩呢?罗世能所长一语中的:“我们靠的是人才团队,如果说人才的作用是TNT炸药,那么人才团队的作用就是原子弹了。” (无锡日报 戴鸿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