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栏目导航
文章搜索

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之药物治疗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已有了较为系统、规范的综合治疗方法——“五驾马车”,从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糖尿病教育、血糖的自我监测五方面着手治疗。

    药物治疗在糖尿病治疗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和(或)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高血糖的疾病。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糖尿病这两方面的问题。

    糖尿病药物种类较多,不同药物可以联合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类:

    1.胰岛素。发现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胰岛素种类较多,按制剂来源,分动物胰岛素、合成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物;按作用快慢、维持时间,分速效、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超长效胰岛素。此外还有将不同胰岛素混合而成的预混制剂。胰岛素一般使用专用注射器进行皮下注射,比如使用笔试注射器、胰岛素泵。国外还有肺吸入胰岛素,但应用不成熟。胰岛素治疗优点是直接针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减少,降糖效果明显,一定程度上可以恢复部分初发患者自身胰岛功能。缺点是胰岛素注射时要掌握相关技术,对于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的患者,有一定困难,注射技术不过关,可能出现注射部位不良反应;胰岛素注射必须配合定期血糖监测,否则可能出现低血糖,严重低血糖可能严重后果;胰岛素注射有一定时间要求,患者日常工作生活需要规律化。现在随着胰岛素生产工艺的提高,过敏等不良反应罕见。1型糖尿病终身需要应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自身胰岛功能低下、血糖升高明显、口服药物失效、合并严重并发症、合并其他急性疾病或需要手术时,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孕妇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避免口服降糖药对胎儿的不良影响。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延长,自身胰岛功能逐渐衰减,口服降糖药会失去作用,此时一般需要改为胰岛素治疗。有些糖尿病患者和家属认为,使用胰岛素会“上瘾”,这完全是误解,胰岛素是人体自身分泌的,是生存必须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减少,注射胰岛素只是补充缺少的胰岛素,不存在所谓的“上瘾”。

    2.磺脲类药物。此类药物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常用的有: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磺脲类药物优点是口服给药,使用方便。缺点是使用过量可引起低血糖,药物经肝、肾代谢,可能损害肝、肾功能。此类药物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禁用于1型糖尿病、糖尿病孕妇、手术前后患者、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等。

    3.二甲双胍。此药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肠道吸收葡萄糖。常见的药品有:美迪康、泰白、格华止。优点是只降低高血糖,不引起低血糖,降低超重的体重,口服给药,使用方便。缺点是可能出现消化道反应,出现腹胀、腹泻、恶心、呕吐。此药适用于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高血脂的患者。禁用于肝、肾功能损害患者、心、肺疾病患者、糖尿病孕妇、儿童、有酸中毒病史患者等。

    4.α糖苷酶抑制剂。此类药物减慢肠道吸收碳水化合物,中国传统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特别适合。常用的有:阿卡波糖(拜唐平)。优点是口服给药,使用方便。缺点是肠道功能紊乱,腹胀、腹泻、“放屁”增多。此类药物适用于2型糖尿病。禁用于消化道疾病患者、肝、肾功能损害患者、糖尿病孕妇、儿童。

    5.格列奈类药物。此类药物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常用的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优点是口服给药,使用方便。缺点是使用过量可引起低血糖。此类药物适用于2型糖尿病。禁用于肝、肾功能损害患者、糖尿病孕妇、儿童。

    6.噻唑烷二酮(格列酮)类药物。此类药物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组织利用葡萄糖。常用的有:吡格列酮、罗格列酮。优点是口服给药,使用方便。缺点是可能引起肝功能损害,可能引起水肿、心衰。此类药物用于2型糖尿病。禁用于严重肝功能损害、严重心脏病患者。

    7.肠促胰素类药物。这是一类比较新的药物,可以促使胰岛β细胞增生,促进胰岛素分泌。中国已经或即将上市的有:艾塞那肽、利拉鲁肽、西格列汀。此类药物最大优点是促使胰岛β细胞增生,作用是目前所有药物中最强的。缺点是可能出现消化道不适,药物比较昂贵。此类药物适用于2型糖尿病。

    8.中医药。祖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但也存在不足。中医药在直接降糖方面,作用较差。在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方面,有一定优势。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时,建议由正规中医医师诊治。不能盲目相信秘方、偏方。同时“中医治本,西医治标”、“中药无副作用”等观点也是不正确的。

    糖尿病的治疗中,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是基础,不能因为有了药物,忽视饮食、运动的重要性。糖尿病治疗有一条原则是“个体化”。不同患者的病情不同,治疗方案不可能完全相同,即使使用相同的药物,其作用也可能有差异。所以,医生鼓励糖尿病患者相互交流,但是反对患者生搬硬套别人的治疗方案。

    特别提醒糖尿病患者和家属注意的是,糖尿病药物基本属于处方药,应有执业医师开具处方后配取。根据中国法规,处方药不允许在大众媒介发布广告。同时,根据中国法规,保健品、食品,不能宣称治疗作用。所以,凡是在大众媒介见到宣称有降糖作用的药品、保健品、食品,无论广告如何天花乱坠,基本可以确定是非法的。这些非法药品,基本存在非法胡乱添加低档或淘汰降糖药物,杜撰降糖理论等情况,用了有害无益!糖尿病患者和家属,要谨慎面对这些广告,避免上当受骗,破财事小,损害健康事大!

    糖尿病患者看了前面的文章,可能觉得糖尿病治疗很复杂,不知如何选择。其实很简单,患者只要到正规医院的内分泌科或糖尿病科诊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患者按医嘱执行,就能达到治疗效果。